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企业管理合理化建议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企业管理合理化建议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你对企业的未来和发展有什么想法和建议?
要看你什么行业才知道怎么写,有的是可以的比如: 关于公司推行5S的合理化建议、 1、确定各部门、岗位5S的标准。
如果一个公司股东太多,该如何分配股权比较合理?有哪些建议?
要有一个大股东,建立持股平台
1、要有一个大股东
无数的案例和教训告诉我们,创业过程中一定要有一个领头羊,这个人负责全局,在股权上也是大股东,如果股东比较少,占股70%、60%、51%都可以;如果股东比较多,怎么办,这个时候如果股权比较分散,那么至少也要是相对大股东,也就是是单个最大的股东,并且他的股份比第二股东和第三股东和第四股东的总和要多。
大股东>二股东+三股东+四股东
2、股东数量很多的时候,就不要直接持股了
2.1、大股东代持,由大股东代持其他股东的股份,减少直接持股的股东,直接持股,未来股东变化比较麻烦。
2.2、建立持股平台,把其他股东都放到持股平台中去,这样也能减少直接持股的股东数量,即便未来小股东有变动,也只是在上层公司变化,不会影响主体公司。
3、公司的直接持股股东不要太多,所以题主的考虑是对的,当股东数量过多时,利用双层持股结构就轻易解决了这个问题,公司创始人要保持控制权是有很多的方式的,直接持股占有大股权比例、双层持股控制方法、董事会控制方法、一致行动人协议控制方法等等都可以实现。
主做股权设计、股权激励,业余爱好搏击
欢迎点赞、关注,有更多的干货
咨询合作请私信
公司的股权结构,会影响到公司的组织结构设计和公司的治理结构。所以,不管是股东比较少,还是发展到后来股东比较多,股权设计方案都需要比较谨慎。
上市公司和创业公司里,都有很多因为股权撕逼的例子。
比如2017年万科的股权之争,最后以王石退场落幕。之后,上市公司中的白马股伊利和格力,都立刻有了应对“野蛮人”的举措。背后,担心的其实还是股权之争重演。
同样,汽车之家的创始人被新股东踢出局,甚至乔布斯第一次从苹果黯然离场,甚至最近因为“退押金”被推到风口浪尖的ofo,归根究底,背后都有股权之争的影子。
当投资人和创始人之间,因未来公司发展的问题,有了争议,如果创始人没有对公司绝对的控制权利,创始人所带领的管理团队就很难推行自己的构想,容易受到投资人的掣肘,成为公司运营非常大的风险。
所以,公司的股权设计,最核心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大股东或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权,这不一定体现在占最多的股份,而在于拥有多少投票权。
具体的持股比例,可以是绝对控股型,占比67%以上的股权。比如,王卫持有顺丰68%以上的股权,在上市公司中,算是大股东持股很高的,他当然就有绝对的控制权。
还可以是相对控股,占比51%以上的股权。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成立的很多合资企业,基本是采取这种股权结构,上市公司中的一些国企,也是类似的股权结构。因为小股东持股比例也不低,也会有董事会席位,可以影响公司部分决策,但在关键问题上,大股东还是可以发挥控股优势,比如核心管理层的罢免,战略方向选择。但是,这也容易出问题,比如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收购案例,有些就因为不了解当地法律,没办法很容易实现控制。
最后就是不控股型,一般是大股东占比20%左右。有一定的优势但不控股,创业公司为了融资需要,通常会选择这种方式,但要注意保留投票权。比如现在互联网创业公司比较流行的一票否决权,以及同股不同权,都是为了不放弃对公司的控制权。
当然,也会有很多特例,比如华为,是典型的员工持股,任总的持股比例还不到2%。再比如之前出现股权之争的万科,在王石引入华润之后,华润虽然是大股东,基本不干涉万科管理层的经营,是撒手掌柜,大家也都相安无事。但还是需要谨慎,避免股权问题成为未来的隐患。
全员合伙,
这条路肯定是对的。
(不然光用工成本就足以压垮公司)
人这么多,又如何平衡各方权益?
第一步先分两类人:
第一类:运营者,即全职参与的人
第二类:非运营者,完全不参与运营的人(只投资拿收益的人)或者做兼职的人。
在股权上,第一类人全部股权占比在51%~70%;第二类人的股权总比例在30%~49%。
第一类人继续细分:
按营运流程划组,比如你的自媒体公司:
1、内容生产者:包括内容规划的人、信息素材采集的人、整理编辑的人。
2、技术服务者:包括内容发布的人、网络客服和数据统计的人等。
3、运营管理者:就是制定规则、协调组织、管理事务性工作的人。
4、财务管理者:负责财务的人。
(最少的架构要保证以上四个)
在合伙人中找出能够负责每一组工作的人,这四个人就是核心成员,占据股权的多数部分。
如发起人也是运营管理者,占34%的股权(一票否决权),其他三个各占10%,剩下16%是其他全职者。
20%是非运营者的。
这里有个点要注意的是,非运营者要明文确定不参与经营管理活动,不得扰乱经营决策。
同时,有一点是可以鼓励非运营者做的,就是让他们在信息素材采集上,人人都可以参与(也仅仅能参与这件事),一旦公司采用,每次都有奖励,把合伙人激励起来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企业管理合理化建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企业管理合理化建议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